8月25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與神州信息共同發起,由金融科技50人論壇具體推動和落實的為期一年的“首屆NIFD-DCITS全球金融科技創新案例”征集活動在“金融科技創新應用與發展”研討會上落下帷幕。
融信云分布式網聯平臺——“分布式多法人平臺在金融云的應用與實踐”從112個來自國內外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的案例中脫穎而出,與其它21個涵蓋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技術、分布式等新技術案例,收錄于《“新基建+數字金融”全球金融科技創新實踐(2020)》一書中,已由中國金融出版社發行。
入選案例如下
融信云分布式網聯平臺
分布式多法人平臺在金融云的應用與實踐
融信云分布式網聯平臺從2019年6月開始實施,9月12日上線。截至9 月底,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已接入托管銀行40家,接入微信支付2家、支付寶2家。截至2019年底,接入托管銀行達45家,接入微信支付7家、支付寶2家,為融信云托管銀行客群快速上線第三方支付業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托管銀行客群在同業銀行中取得非常大的競爭優勢,在獲客和攬儲方面效果明顯。
以某小微銀行為例,9月12日至該月底,已使銀行儲戶量翻了一番,存款新增200萬元。通過該行的宣傳,提升了銀行在當地同業銀行中的影響力,也使企業代發客戶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
截至2019年10月底,分布式網聯平臺累計業務量達到10萬多筆,交易金額超過300萬元,后續隨著上線托管銀行數量的增加,業務量和交易金額也會隨之增加,大大提升了托管銀行的同業影響力。
同時,融信云分布式網聯平臺的上線得到了網聯的認可,為網聯在服務"三農"、對接中小銀行方面提供了典型的成功案例。
對于小微銀行而言,由于其體量小、數量多、機構分散,在網聯和第三方支付渠道商接入流程上相對于國有大行和城商行優先級較低,所以接入難度較大。通過采用融信云分布式網聯平臺接入第三方支付渠道,大大提高了小微銀行在網聯和渠道商接人的優先級,加快了接入速度,同時通過融信云提供全面的金融云托管服務減少了網聯和渠道商的聯調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接入第三方支付的速度,受到托管銀行的一致好評。
融信云分布式網聯平臺的成功應用,已成為金融云托管服務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的標桿案例。
未來融信云將統一所有支付渠道,形成統一支付平臺系統群,所有系統支持分布式,形成標準化的支付業務,將支付按照業務劃分并統一管理,對于差異化部分形成統一平臺,支持多家代理和直連,滿足銀行多樣化的業務要求,并對現有的業務影響最小甚至無感。通過自動路由實現銀行的支付費用最小,客戶的匯款手續費最小,使銀行、融信云、客戶實現三贏。